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云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初步统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城镇新增就业51.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2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等11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2018年预期目标4.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三位。
一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一是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增速排名全国前列。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以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蓝图绘就、推进扎实。三是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33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2298个贫困村出列,全省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38%。四是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计划成效明显,月均新设立企业近万户。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万亿元大关。五是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5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4年连调”。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2018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推动投资较快增长。超前编制实施“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行动计划。民间投资、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别增长20.7%、11.3%。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65亿元、较2017年增长17%。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降低110个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总体降价幅度达33.4%。多措并举稳政策稳预期。出台了稳增长22条措施、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和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促进外资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狠抓政策配套衔接和落细落实。
(二)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压减粗钢产能27万吨,退出煤炭产能1275万吨。省属非金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降至69.0%。商品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952.3亿元。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1%。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33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4.6%、21.1%。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税收收入占比达71.4%。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释放。新建10家省重点实验室、6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3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81家。新认定省级“星创天地”35家、省级众创空间20家。
(三)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3%,有色、电力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8.3%。印发实施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4个重点产业“施工图”。信息产业成长为千亿级产业。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深入实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开局良好。“绿色能源牌”方面,一批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落地文山、大理,丽江、保山、楚雄等地水电硅材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牌”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67:1提高到1.11:1,评选出2018年绿色食品“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平台基本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20.2%和29.9%;特色小镇创建初见成效,落实22.5亿元财政奖补资金支持15个特色小镇。
(四)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重大风险防控稳妥有序。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实现“双降”。完成年度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脱贫攻坚有力有效。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51万人。新增3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指标落地、政策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稳步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打响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八个标志性战役”。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森林覆盖率达60.3%。
(五)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印发实施《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262万亩,总产量达1861万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88%的自然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处理。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3%。剑川沙溪古镇、弥勒可邑小镇创建成效和经验得到国家部委高度评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2017年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评选出2017年度县域经济“10强县”和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进位县”。
(六)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关键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施工图”印发实施,全省各行业各类证明材料减少9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个工作日。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851亿千瓦时、增长21%。居民生活用气临时销售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36元。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中缅经济走廊、中老泰经济走廊和滇老泰合作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成功举办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
(七)着力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实现82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9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3856公里,其中高铁达1026公里;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5个,新开和加密国际航线13条。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滇中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顺利推进,新开工62件重点水网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6.5万亩;新增油气管道460公里。信息基础设施方面,4G网络覆盖99.5%以上的行政村和80%以上的自然村,基本覆盖景区景点和高速公路沿线。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昆明、大理、河口、磨憨、瑞丽等地物流枢纽布局和选点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2公里,建成海绵城市50.7平方公里,新建污水配套管网523公里。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9%。城镇新增就业51.9万人。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新增补医保药品310个,国家36种谈判药和17种抗癌药已全部纳入医保支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学前三年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79%和80%左右。完成40所县级医院提质达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率分别为99.6%、100%。云南博物馆群建设、“国门文化”工程启动实施。普洱市等11个地区(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实现13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自然增长率6.8‰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坚持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对照省政府工作报告,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重点推进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切实稳住有效投资。保持“五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社会事业等短板领域投资力度,聚焦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扩大工业投资,推动滇中地区、次区域经济中心、产业园区等重点地区投资提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重大项目定期通报制度,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大力实施“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计划。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出台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开展优质工业品下乡活动。拓展市场稳外贸。推进中国(昆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县域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支持企业扩大南亚东南亚市场,加快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欧洲、澳洲等国际市场。创新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推动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强化政策供给稳预期。落实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出台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系统谋划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完善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加强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动态监控,严控高风险地区债务增长。推进不良贷款存量风险分类处置。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完成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2457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全力推动迪庆州、怒江州和27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健全完善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社会扶贫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五级河(湖)长责任落实,全力打好以洱海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八个标志性战役”,力争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2%以上,劣Ⅴ类水质比例控制在10%以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80%。
(三)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新品研发应用能力和节能减排水平。完成46户“僵尸企业”出清。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能源牌”方面,加快推进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等电源项目,推动建设蓄能电站。积极开拓市场,扩大西电东送及外送规模。提升工业用气和输气管道沿线城镇用气比重。全力推进水电铝材一体化、水电硅材一体化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加快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绿色食品牌”方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各项举措,新增“三品一标”1000个以上,再引进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业企业。“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实施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等九大工程,力争旅游人次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围绕“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抓紧开展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启动“数字县城”建设。实施20项智能制造重点示范项目,完成25户骨干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建立健全研发导向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机制,加大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开展20个“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科学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昆明的核心作用,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滇中新区建设引领滇中城市群建设。加强沿边口岸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大理、蒙自、昭通等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形成以昆明为核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体、以沿边口岸城市为支撑的“一核、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型”新型城镇化体系。
(五)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抓实最美丽省份建设重点任务。启动实施“美丽县城”建设工程。创建一批园林城市(县城)。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创建,评选表彰15个高质量示范特色小镇。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高标准打造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机场3条美丽公路。推进怒江美丽公路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在市县精准落地。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完成营造林800万亩以上,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300万亩以上。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跨界河流生态补偿等工作。探索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试点。推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六)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硬件基础
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新增8个以上县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0公里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扎实推进玉磨铁路等8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渝昆高铁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昭通机场迁建等19个项目进度,力争开工建设蒙自、怒江等机场。推进水富港扩能改造等9个航运项目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工程、阿岗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工50件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30万件。加快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中缅电力联网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省内骨干电网和天然气支线管道、储气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宽带网络升级,提升4G网络覆盖质量,力争实现边境地区和重点区域4G全覆盖。启动5G网络区域性试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昆明中心物流基地和瑞丽、河口、磨憨口岸物流基地,以及15个省级重点物流产业园和129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细化落实国企改革举措,加快构建“1+1+X”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深化天然气等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格联动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力争全年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000亿千瓦时。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部署要求,加快建立我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建设和应用,力争尽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900亿元以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狠抓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双10条”政策落实,深入实施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机制,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及时发布实施我省新时代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要点。积极申报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在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建设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万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积极准备参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八)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打造“双创”升级版,扶持不少于8万人自主创业。完成3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1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1万人次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双机制”建设。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棚户区改造10万套以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保障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力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4%以上。统筹推进“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建设,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3%以上。实施“云上教育”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健康云南建设。继续推进40所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建设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预约诊疗平台。继续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施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大力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