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研发13个新品种和良种、轮作年限从20年以上缩短到5年、推广数字化种植实现“一部手机帮农户种好三七”……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拥抱前沿科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提质升级,“南国神草”实现了多个从无到有、从有向优的突破。
品种是三七产业的关键竞争资源。在砚山县盘龙乡,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云南农业大学、文山学院、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共同建设了200多亩的云南省三七种质资源圃和三七品种选育基地。目前,资源圃收集种质材料1.1万份,为我国最大的人参属种质资源圃。
文山市红旗林场林下三七种植基地。
“自1999年以来,联合研发团队采用集团选育和分子辅助选育方法、以优质、适产、抗病为目标,成功选育出三七新品种及良种13个。其中,2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品种实现规模化应用。”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生超教授介绍,这些三七种业“芯片”的突破,为三七品种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打造全产业链的中坚力量。走进位于文山市城郊的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厂房鳞次栉比,3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汇集于此,已形成集三七科研、加工、交易、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产业带。
配制、灌装、灭菌、灯检、贴签、机器人封装……在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的综合制剂车间里,以道地鲜三七为原料的气血康口服液顺着生产线一关关“流淌”。从“野草”到药草,从药草到药品,在科技赋能下,“土特产”文山三七的生态价值、资源价值、经济价值实现了“土鸡变凤凰”的转变。2023年,文山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面积229.5万亩、产值351.51亿元。其中,三七种植面积9.5万亩、产值178.9亿元,七农实现销售收入25.5亿元,户均增收6万元。
除了云南白药,三七产业园区内的其他三七企业也做足科技文章。作为从事三七药材规范化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型企业,云南七丹药业抓住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了“农业+工业+文旅”融合发展的绿色三七数字化智慧工厂及三七文化产业园。
以“全生命期”大健康的视角,引领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壮乡苗岭持续发力。文山州不断丰富三七各种业态,持续补链、延链,设立三七研究院,引进华润三九、漳州片仔癀、云南白药集团等药企巨头,建立三七拍卖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培育新品种,创建林下生态种植、全程精准溯源等模式,研发推出冻干三七、三七日化、三七润饮等新产品。
文山三七发展壮大,科技之力厥功至伟。作为三七科技创新的龙头,文山三七创新科技示范园已引入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1个,选育并认定三七品种(系)10个,形成涵盖各层级、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颁布实施标准58项。
在科技“浇灌”下,三七已成为全省能够全面实施人工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具备产业化开发能力的少数名贵中药材之一。同时,三七产业联农带农富农能力不断增强。文山州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19个,带动1500余户群众种植三七3万余亩,促进3万余人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记者手记
多年来,文山州大力发展三七这一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主抓种质资源提升三七品质,抓标准引领擦亮文山三七“金字招牌”,深化与“巨人”企业合作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利益链接机制促农增收,贯通了中药材产业的生态价值、资源价值、经济价值等多元价值,在践行“两山理念”中提供了生动典范。
今年,文山三七产业入选农业农村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唯有进一步激活各类主体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为引领,以链主企业、农民合作社、科研单位等为主体,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提升、延伸三七全产业链,促进三七产业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推动三七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由初级原料加工向高附加值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方能以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