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位于乌蒙之巅,高寒冷凉。全县辖2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06.7万,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3万人。经过几轮脱贫攻坚的努力之后,现在还有13.93万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5.35%,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为了让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会泽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涌现出了“会泽大洋芋、乐业辣椒、火红黑山羊、会泽盐水石榴、会泽宝珠梨”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另有20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这些产业夯实了发展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的进程。
市场引领
一颗草莓做大一个产业
初冬的早晨,会泽县搬迁新区里的几十个扶贫车间热气腾腾,数百名进城务工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从刚到的卡车上抬走一箱箱草莓,把草莓的叶片摘下后再交回公司运走。
“从4月底开始,会泽的草莓就上市了,一年可采摘8个月,霜降前都在生产,一直要做到11月底。”会泽立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石金虎说,“这里每天都有500多人在工作, 60岁以上的人偏多。一天要生产10多吨草莓,多的时候可达50吨。”
会泽县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适宜种夏季草莓的耕地在80万亩左右。2012年,会泽草莓从待补镇起步,当时在野马冲种了30多亩做试验。没想到,随后几年便进入井喷式的发展时期。发展到今天,会泽草莓产业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面积大。到2019年10月,全县夏季草莓种植面积4.5万亩左右,占全国夏季草莓种植总量的80%。主要分布在待补、驾车、大桥、雨碌、鲁纳、新街、老厂等乡镇。其中,待补镇30000亩、驾车乡11000亩、大桥乡1100亩。随着市场效益的提升,全县种植面积还在呈现扩大的趋势;二是产量高。冬季草莓的生产期只有一个月,而会泽的夏季草莓从4月底至11月底的时间里都在生产。每亩平均产量可达3吨,全县每年产鲜果13.5万吨左右;三是效益好。会泽草莓有力地补充了全国夏季草莓的市场需求,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知名度在全国逐步提升。正常情况下,草莓鲜果市场价格平均为每公斤12元,每亩草莓年产值可达3.6万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外,净利润在1.8万元左右。全县4.5万亩草莓每年可实现产值16.2亿元,净利润可达8.1亿元;四是带贫能力强。据云南炜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立国介绍,该公司在驾车乡水塘村租地321亩种植草莓,每亩每年支付农民租金500元,全年需支付租金16万元,69户农户每户可获得租金收入2326元;全年支付当地群众基地管理、草莓采摘、包装等劳务费400万元,人均收入1.5万元左右。水塘村有17户贫困户长期在该基地务工,每户每年务工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村民唐相伟一家3口人,仅7月份务工收入就达15950元;贫困户盛友琼7月份务工收入6495元;廖朝琴收入5985元;权同男收入5262元。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只要有一人常年在草莓基地务工,其一年的务工收入就足以支撑一家人脱贫。五是经营主体发展快。据统计,目前全县从事草莓种植初加工的企业有20余家,发展较好的有云南沅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炜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协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建有冷库26个;全县有公司、合作社、大户700余户,先后注册了“四季鲜”“365”“一品莓”“醉莓丽”“沅成”“鲜美汁”“雪山”等草莓产品商标。
草莓是一个世界性的果品。在美国,销量长期排在前两位的水果是苹果和草莓;在日本,草莓的销量在所有鲜果中一直稳居前三;而欧洲经济的龙头德国,一直是全球鲜食草莓和冷冻草莓最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即便是在发达国家,草莓也是价格最高的水果之一,长期被誉为“贵族水果”。
有了市场的支撑,会泽草莓,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科技激活
燕麦产业前景无限
会泽具有悠久的燕麦种植历史,清雍正十三年编纂的《东川府志·物产》中就有会泽种植燕麦的记载。早在1952年,全县种植燕麦近6万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大力推广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燕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常年种植面积仅维持在1万亩左右。加上传统燕麦品种退化严重,亩产量仅有100公斤,加工转化率低,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极其轻微。
为了振兴燕麦产业,给山区群众开辟增收之路,会泽县利用中国工程院挂钩帮扶之机,提出了发展优质高产燕麦新品种的愿望。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手引进坝莜1号、14号等燕麦新品,分别于2018年3月和10月、2019年2月3次进行试种,获得极大成功。经现场实收测产,有8个参试品种生育期比地方种缩短14至24天,亩产量293.1至329公斤,比地方种增产两倍多。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和理化指标分析,坝莜14号被确定为主推品种,播种节令为秋播。县上安排70万元专项奖金,用于统一购种,发给农户。
燕麦具有耐瘠、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须根发达,抗病虫害、抗杂草等性能比较强,它的秸秆是饲养幼畜、育肥的优质饲料,深受群众喜爱。
“以前,卖洋芋是家里的主要收入,2018年,洋芋卖了3000元。但今年干旱,洋芋严重减产,自己吃的都不够。”大桥乡杨梅山村党家坪子50岁的党兴谊说,“燕麦试种成功后,我看到了希望。今年种了10亩燕麦。有上级的关心,我一定集中精力种好,争取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为了便于统筹,由镇农科站与公司签订合同,燕麦保底价1公斤6元。市场价如果高于6元,就随行就市。”杨梅山村党总支副书记胡家奎说,“种子、化肥由县政府免费提供。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全村种了1620亩。”
“洋芋今年不行了,种下去就不想再去挖了,荞子也只收了3麻袋,包谷有一半长残。” 由于干旱严重又缺水,村民王志贵今年种了两亩多马铃薯,全部绝收,他把希望寄托在燕麦上,“我种了3.5亩燕麦,希望能有所收获。”
“由于高寒冷凉,以前,我们秋收后,地都是荒着的,最多种点蔓菁、萝卜和绿肥等作物做饲料。现在不一样了,种上了燕麦,相当于多出了一季庄稼。”峰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高天稳说,“我们合作社有3台机器用于耕种,今年种下燕麦800亩,已经出苗了。燕麦品种非常好,籽粒比传统的大2.5倍。”
燕麦新品种的推广,将翻开山区经济发展崭新的一页。一是利用冬闲地,农户可增加一季收入。按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7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100元,秸秆一亩还可卖1000元;二是比较效益较高。与种植马铃薯相比,种植燕麦可节省农用物资成本300元左右;与种植玉米相比,种植燕麦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
“明年,全县燕麦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值2.1亿元以上;年精深加工转化率达50%,加工产值达3亿元以上。”会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饶彦章说,“到2021年,全县计划种植15万亩,总产值3.15亿元以上;年精深加工转化率达60%,加工产值达5.4亿元以上,成为真正具有带动性的扶贫产业。”
创新驱动
传统与新兴产业百花齐放
会泽县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会泽大洋芋、乐业辣椒、会泽盐水石榴”3个均来自传统产业。
因为高寒冷凉,空气清新,病虫害发生少,会泽成了马铃薯生产的理想之地,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81万余亩,总产量165万吨,产值29.71亿元。
多年来,在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云师大薯类研究所、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会泽积累了30多年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生产经验,建成了驾车、火红、五星、大桥4个万亩马铃薯丰产示范园,积极培育和扶持了一批马铃薯营销协会,逐步形成了科研、生产、基地、市场有机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础科研设施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建成了“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会泽县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中心具备年生产脱毒组培苗500万苗,脱毒原原种1000万粒的能力;二是在大桥、五星、火红、驾车等乡(镇)建成了脱毒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年繁殖脱毒原种0.1万亩,一级良种1万亩,二级良种10万亩,年提供合格优良种薯20万吨,可满足100万亩大田生产用种,是云南省乃至大西南地区脱毒种薯供应基地之一;三是制定了《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规程》、《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等7项技术规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目前,会泽建成马铃薯无公害生产基地2个,认证面积3.5万亩,认证产量7万吨;马铃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认证面积1.12万亩,认证产量2.3万吨。注册了“丹紫红”奇彩土豆,申报认证了“会泽大洋芋”地理标志产品;有新型经营主体30余家。马铃薯除了远销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省区市外,还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国家。常年外销马铃薯达110万吨,外销率达70%左右。
“我们合作社种植种薯1200亩,产量2000吨,全部卖到盈江县种植秋洋芋。有的还出口到越南、缅甸等国家。”驾车乡峰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高天稳说,“今年的种薯价格每公斤比去年高出0.4元,可以多赚几十万元。此外,我们还帮农户代销1500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产业可圈可点。
乐业镇种植辣椒13.5万亩,年产值4.3亿元。
娜菇种植石榴3.3万亩,产值2.8亿元,是云南石榴中的“五朵金花”。
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3亿元。
“以前,我父亲一直在乡上做生意。2011年种了10亩重楼。到今年已经发展到240亩了。” 驾车乡黄金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25岁的徐永哲介绍说,“今年已经卖了两吨干品、种子1.6吨、苗14万株。”
重楼生长期较长,5年一个周期。今年,他家有4亩重楼可以采收了,但由于价格不理想,决定再养1年看看。今年,已采种子700公斤,培育3年种苗70万株。带动全村6户参与种植。全乡重楼种植面积600亩。
景观园艺、花卉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五星乡冬景红园艺有限公司于2017年种植北美冬青300亩,今年成功上市销售,带动1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两千多元。
“这种景观植物从荷兰引入,成长期4年,两年采一次,今年是首采,销往一线城市。”技术主管张华说。
百合花发展也不长,但前景光明。据钢厂村总支书记沐福龙介绍,全村种了1500亩百合花,6月份上市,11月采完。每亩种1.2万株,卖5元一株,每亩毛收入6万元,纯收入2万元。村里有25户种花,外来的就有10家。还有外地人不停进来谈地租,种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资源变现
多类养殖带富一方
会泽县上村乡以水产养殖出名,养殖品种主要有俄罗斯鲟、达氏皇、欧洲鲟等。它的拳头产品就是鱼籽酱。目前,成鱼养殖区129亩,鱼苗培育区50亩,培育鱼苗1500万尾。
“2012年上半年,投资2亿元建成鲟鱼养殖场,省市县补助1500万元。”乡长顾光敏说,“今年11月底,政府投资1132万元产业建设资金,又新建240亩鱼池。建成后,以入股或租赁方式交给企业使用,占到土地的农户可以从这里分红。”
随着养殖新区的建成,上村乡的鲟鱼养殖总面积达到440亩,成为亚洲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每年可加工的鲟鱼360吨,生产鱼籽酱25吨,鱼籽酱销往日本、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地区,以及国内的一线城市,鲟鱼肉主要销往越南。全乡82户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入股,每户每年可从这里分红4000元,同时,土地每亩租金1700元,平均每户可收到土地租金2800元。
特色养殖走出国门,传统产业高歌猛进。近3年来,全县的肥猪出栏都呈增长态势。2016年,出栏肥猪257万头,2018出栏肥猪262万头,今年出栏264万头。年产25万吨的饲料厂也在工业园区开建。
“会泽山区大,养殖密度占比高。生猪、牛羊俱全。”会泽县畜牧局副局长李冬梅说,“2016年,引进温氏养猪,以家庭农场为主。目前已投产49条生产线,年出栏4000头,在建的还有52条,明年3月投产。之后,又规划了70条生产线。”
为了满足养殖需求,规划了多个种场。在雨碌乡小石场建能繁母猪9000头种场,年出栏仔猪18万头;在者海建能繁母猪1200头种场,年出栏仔猪20万头;在五星乡计划建6个种猪场,有5个已在推进中。
“今天卖了300头肥猪,上周卖了1200头。今年出栏肥猪2.7万头。”驾车乡大明养殖场的周大明说,“今年最高卖到36元1公斤,均价达到了20元1公斤。均价每公斤比去年高出10元左右。”
周大明早前在此买下300多亩荒地,2008年投资3800万元开始养猪,到目前已累计投资8000万元。今年猪价特别好,投进去的成本基本赚回来了。
现在,大明养殖场存栏母猪1500头,保育仔猪、肥猪9000多头。明年还将增加母猪300头,每年可出栏肥猪3万头。
“会泽黑山羊”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它的发源地就在田坝乡,那里有一个黑山羊种场。
“养殖场从2010年后才发展起来。2011年,被原省农业厅定为供种基地。种羊卖到广东清远、广西、贵州兴义、四川等地。”田坝乡兽医站长段国会说,“现在,养殖场有羊1400多只,每年提供种羊500多只。”
为了利用田坝乡的万亩灌木丛,2002年投资20万元,从外地引进108只母羊。这一年,段国会当上了站长。当时,养殖场水、电、路都不通,条件非常艰苦,导致养殖过程一波三折。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才把羊养活了,种群也扩大了。
在种羊场的带动下,全乡有3800户农户养羊,存量达7万多只,人均达到2只。全县山羊存栏量69.9万只,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增收保障之一。
会泽广阔的山场,创造了绝佳的养牛条件。全县商品牛存栏量57.3万头,列全省第一,主要在乐业、火红、迤车等乡镇,以中小规模的养殖户居多,是山区群众生财的主渠道之一。
驾车乡群林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是全县最大的肉牛养殖专业组织,现存栏多个品种的肉牛160头。通过商品开发,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年销售收入110万元,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