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在深山中的边境村新貌
中缅边境,镇康白虎山东南侧,经包包寨至竹瓦公路项目正紧张施工,以确保11月底建成通车。这条沿边境线新开工建设的环形公路,不仅串起了边地崇山峻岭间的绮丽风景,更将进一步夯实沿边经济、产业、旅游、贸易等发展基础,确保今年底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
把沿边公路作为沿边小康村建设的突破口,只是镇康县全面启动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镇康根据边境村实际,结合脱贫攻坚、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通过构建3套系统、建设5种业态、突出6项重点的“356”工程,不断筑牢沿边地区发展基础,全面改善了沿边群众的人居环境,有力地支撑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迈开基础建设“新步子”群众获得感丰厚
秋日的边境天高气爽。在勐捧镇岔沟村,坐落在坝子间的一栋栋小洋楼上国旗招展,干净整洁的硬板路通村到户,烤烟收割后复种的玉米穗子随风摇曳……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和令人欣喜的产业发展势头格外引人注目。
岔沟村党总支书记张会强介绍,岔沟是镇康12个边境村之一,8个自然村中有5个与缅甸接壤,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烤烟、香料烟、甘蔗、姬松茸等经济作物种植,同时加大对村寨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民房修缮、庭院改造、村容整治等建设力度,使得这个沿边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岔沟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土路变柏油路、摩托车变小汽车、土基房变小洋楼,这些改变每天都发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岔沟村田洼村组组长张新华表示,过去村子交通非常闭塞,种植的玉米、稻谷拉到镇上集市售卖得两三天,如今不仅路好了,国家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政策都落实到每个边民的头上,现在的日子算得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正如张新华所言,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改善不断充实着沿边群众的获得感。同样位于勐捧镇的酸格林村,是一个边境彝族村寨,与缅甸果敢山水相连。过去,这里的边民要到勐捧集镇上买卖农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具甚至得“先出国再入境”,短短40余公里的路程却得在路上歇一晚才能抵达目的地。
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酸格林村经济的发展,“想富却没有办法”是当地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工作的不断推进,酸格林村基础设施等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8年种植烤烟3017亩、甘蔗5679亩,两大产业总收入已超2000万元,“只要勤劳想穷都难”成了该村现在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镇康通过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着力推进水利、电网、道路硬化、网络通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沿边村寨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目前,当地正以现有路网为基础,连接并提质改造国边防公路、边境巡逻道、乡村公路,并同步做好延伸到村到组到户的路网建设,充分发挥好沿边公路作为国防路、乡村旅游线路、沿边经济干线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勐捧镇姬松茸喜获丰收
鼓起产业发展“钱袋子”百姓幸福感丰盈
“作为‘直过民族’聚居的边境村寨,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太多的关怀和关心。如今我们的新房建好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才不辜负大家的帮助和厚爱。”勐堆乡蚌孔村是一个独具傈僳族风情的边境村,辖区内傈僳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25%。谈到近年来村子的发展,90后傈僳族村民张建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一张10余年前村子的照片。
“那时候家里住的是茅草房和土基房,村庄位置偏远,想要做点事情基本不可能。”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蚌孔村基础设施和产业机构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甘蔗、核桃、茶叶、坚果等产业开始陆续出现,长年在沿海一带打工的张建开始琢磨回家发展。
“蚌孔大山不缺好东西,既然各项设施都完善了,我当然想要回来建设家乡。”2015年返乡创业的张建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生态茶,建起了茶叶初制所,集中收购鲜叶统一加工售卖。2018年,张建仅茶叶一项毛收入已达1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集中销售改变了以往蚌孔村生态茶叶好却卖不上好价钱的状况,周边茶农茶叶收入至少翻了3番。
蚌孔村将产业作为沿边小康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做强茶叶、甘蔗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了仿野生魔芋、石斛、姬松茸、中药材等种植。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合作社入股经营主体的形式,促进产业主体、村集体、百姓三赢局面的形成。
筑牢传统产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如今的镇康边境各村寨,村美民富的胜景不断呈现。随着厕所革命、绿化亮化、不良风气整治、厨房革命等重点工程的不断实施,产业抵边、居住抵边的边境群众幸福感正在不断增强。
站在自家的姬松茸菇棚旁,岔沟村桃子寨组28岁的村民王艳回喜不自胜,去年22亩的烤烟和2个棚的姬松茸,带给她一家四口10万余元的毛收入。“现在生活真的好,老百姓的感受最深。”王艳回说,除了产业外,去年自己一家包括种粮补贴、边民补贴、医保等在内,还拿到了近6000元的补贴。
“沿边小康村建设产业是基础,智力是关键,通过把乡村和项目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知道村庄未来的面貌是什么、该做什么,从而激活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市级选派驻勐捧镇小康村建设工作队长李云飞表示,如今边境各村寨通过把沿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老百姓渴望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成小康村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勐捧镇香料烟产业
挺直边境集市“腰杆子”边民安全感丰实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地处国界110号界桩中方一侧的包包寨村“110”街,每逢街天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中缅两国的边民将农产品、商品等拿到此地进行销售,交易物品从农具车辆到牙膏牙刷等日用百货应有尽有,可以辐射勐捧镇大部分行政村和缅甸果敢部分地区,每街交易额70余万元。
“‘110’街激活了边境民族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同时打造了国门边境民族村寨脱贫致富新典范,是我们边疆稳固繁荣发展的最好见证。”勐捧镇党委书记高云翔表示,围绕“边境村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工作,包包寨村切实发挥“110集贸市场”的杠杆作用,在边民互市点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不断促进与邻国村寨的人文交流,有效激发了沿边经济活力。
针对边境地区和边境通道管控的盲点,包包寨村通过建立联防联动体系,组建党政军警民“护边巡逻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措施,着力构建“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党政军警民联防网络。同时有效实施“国旗飘飘”工程,成立了包包寨村边境通道和边民互市联合党支部,并在19.2公里的国境线上划分党员“边境安宁”责任区,筑牢边境线上的第一道防线。
“国家强大了,保障了每个人安居乐业,我们生活在祖国的边疆,这种感受更加深刻。”蚌孔村大寨组村民佗应权说,不断增强的安全感让自己更踏实,可以安心地干事创业。
一心谋求发展的佗应权去年刚种下了4万多株橘子苗,明年将迎来第一次收成。“现在试挂果阶段,家里人都在忙活着测糖分和农药残留,希望明年可以一次性将家乡的好东西‘打’出名气。”佗应权说,明年挂果产量预计将达到5吨,将有六七万元的毛收入。
据了解,蚌孔村与缅甸果敢接壤,国境线长30公里,近年来该村通过深化“警地共建”和“国旗飘飘”工程,不断筑牢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红色屏障。
目前,镇康正以“打造边境村最强党支部,培育全省全国党建品牌”为目标,全面实施“边境村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同时全面深化“军警地共建”,启动实施了红岩、岔沟、帮东、营盘4个边境村边疆党建“四位一体”试点项目,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