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束河

来源: 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9-14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古镇坐西朝东,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是丽江的“清泉之乡”“多姓之乡”“皮匠之乡”。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束河古镇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束河古镇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最佳人居环境名镇”“国家4A级景区”。2024年5月,束河古镇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束河古镇 和灿林/摄

 

【地名故事】

南宋末年,束河此地即已形成聚落,《元一统志》的有关条目中就有“束和”这个地名,后更名为“十和”。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我国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受丽江木增土司邀请,来到丽江。在从大研古城前往芝山途中,徐霞客远眺十和,遂在《徐霞客游记》中写下:“西瞻中海,柳岸波潆,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其后即十和山,自雪山南下之脉也。”

十和一名,据说是由当时统治丽江的木氏土司所取。因起初形成村落时,有十个家族而取名“十和”,寓意十个家族能够和谐相处。在丽江,历史上以数字取名的地方不少,除十和外,还有七和、八和、九和等等。

至清代,十和再次更名,“十”改“束”,“和”改“河”,成了“束河”。更名为“束河”有几个说法,一有复古名之意;二是俯瞰古镇,其道路分布俨然就是一个“束”字——西山脚下长近千米的村道是一横,又有一村道与其直交,是一竖,村子中央闻名遐迩的集市四方街是一口,东南向出村通往丽江古城的大道是一撇,出村北上的道路是一捺;三是三河并流过镇,有源自玉龙雪山的青龙河,有由多个涌泉汇流而成的疏河与九鼎河,取“河”名副其实。纳西语中称此地为“绍坞”或“刷坞”,也是以地貌命名。“绍(刷)”者峰高也,“坞”者村寨也,合起来意为“高峰下的村寨"。

束河的地名几经演变,或以人和而名,如“十和”,或以地利而名,如“束河”“绍坞”,都耐人寻味且美好。

                                                                                                       九鼎龙潭 和灿林/摄

【束河文化】 

束河古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了“茶马文化”“皮匠文化”等多元文化景观,承载了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古建筑文化、崇拜大自然的生态文化以及纳西古乐,在全世界独树一帜,是纳西文化的补充与延伸。

茶马文化: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在数百年前,大量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在经过“丽江门户”邱塘关时,需向纳西土司交税后才能过丽江古城,北上西藏。进入丽江后,众多马帮须在束河古镇停留,一方面交易茶叶、毛皮、盐和日用器皿等商品,另一方面,把一路从江南而来的马匹更换为丽江马后,为马队装备保养上油,做好进入高原地区的准备。

皮匠文化:据传明洪武年间,由于“靴灯事件”,一批御用皮匠流放云南,被木氏土司延纳安置束河。这群皮匠带着精湛的工艺手艺,在此安家兴业,在束河镇青龙河以西的山脚下,出现了以外来匠户为主的村落。至清末民初,束河皮匠达到三百多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皮匠村。“一把锥子闯天下”的束河皮匠,通过茶马古道将皮鞋、皮包、皮口袋等皮制品,远销到了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如今,在束河古镇三圣宫里,还供着皮匠祖师孙膑。每年农历8月15日,众人隆重祭拜,可见皮匠在束河人心中的地位。

 

                                                                                                               三圣宫 李森/摄

【古韵今辉】

古镇青龙桥位于老四方街西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青龙桥的西面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是木氏土司的设计。

 

                                                                                                       青龙桥 和灿林/摄

“四方听音”是束河古镇茶马驿站的核心区域,名字由传统的“四方街”得来,是束河古镇景区的文化中心,每年在此举行“雪山音乐节”“茶马文化节”“火把节”及各类文艺演出大型活动。束河“四方听音”广场的民族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已成为丽江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方听音广场举行民俗活动 和灿林/摄

古镇以青山为屏、大河为带,背风向阳,水源丰沛,一直保留了以水为骨架、因水成街、依水建房、河水穿墙而过、引水入院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利用山、水、场、路构架城镇布局的传统,赢得了“清泉之乡”的美誉。如今的束河古镇,户户垂柳、家家枕河,古街旧巷、黛瓦青石,客栈茶肆、隐于街巷、临于水畔,八方游客徜徉在古镇大街上,摒弃嘈杂和物欲,独留一份淡泊和宁静。

 

                                                                                          束河全景 和灿林/摄

束河古镇,历史在沉淀,文化在传承。可以说,束河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族人民唇齿相依、守望相助、共融共生的民族交融史。


专题专栏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政厅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版权所有:云南省民政厅 网站维护:云南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滇ICP备170021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2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676号 网站支持IPv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