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索 引 号
53000000362023123001
文  号
云农绿〔2023〕11号
公开日期
2023-12-30
生成日期
2023-12-29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12-30 10:44:00 【字体:
【字体:

各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农计财发〔2023〕6号),加快全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了《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2023年12月29日

(此文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农计财发〔2023〕6号),结合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设施化发展情况,特制定以下三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大食物观,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和农民增收一条主线,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率为核心、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为关键,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序、资源利用集约、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格局。

(二)主要原则

——坚持优化布局,因地制宜。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自下而上、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因业施策,一手抓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建示范,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引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坚持绿色发展,集约高效。坚持向设施要食物,向立体要空间,用好有限耕地和资源,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实现集约化发展。通过投入品减量、绿色集成技术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全链提升。坚持成套引进与创新开发相结合,突出生产环境控制、生产过程优化、生产效率提升,推广适宜新优品种、智能设施装备、先进农机农艺,强化数字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推广运用,引领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坚持典型引路,联农带农。充分运用典型引路法,下大力解决“人地钱”关键要素保障,分产业打造设施农业发展的标杆。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联农带农机制,让设施化发展成效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设施蔬菜产量占比由21%提高到35%;设施花卉产量占比由11%提升至25%;设施小浆果产量占比由35%提高到5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由41%提高到50%;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比由7.4%提高到20%。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设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以上。

到2030年,设施农业全面升级,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农增收作用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食物消费需求。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绿色高效现代设施种植业

统筹粮食与“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拓展并重,发展绿色高效现代设施种植业,稳步提升优质果蔬等供给能力。

——建设现代设施育苗(秧)中心。在全省水稻种植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全面推进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建设育秧温室大棚、播种出苗车间和育秧设施设备。合理布局建设集约化育苗(秧)中心,扩大水稻良种秧苗、设施果蔬优质种苗商品化供给覆盖面。鼓励“一棚多用、农棚农用”,提高大棚使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露地种植作物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建设。以玉米、马铃薯和茶叶、水果、咖啡等特色经作为重点,每年实施20万亩左右露地种植作物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引水设施、装配式蓄水池、过滤设施、配肥设施、田间管网和田间水肥一体化滴灌装备等。

——支持标准化大棚和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建设。选准特色产业。以蔬菜、花卉、小浆果等为重点,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等高端生产设施,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高产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推广无土化栽培。建设基质栽培系统、营养液循环系统,采用可降解材料代替土壤,使用多通道精准型配肥设备,推广水培或雾(气)培等多种无土栽培模式。推行智能化管理。加快智慧温室生产管控系统和智能装备的推广力度,实现精准化自动调控。每年推进5000亩蔬菜、3000亩花卉、2000亩小浆果的高标准设施化建设,提升单位土地产出率和商品转化率,示范带动各地加快设施改造升级。

(二)发展高效集约现代设施畜牧业

坚持稳定生猪产能、加快牛羊发展、拓展家禽养殖,推广不同区域、不同畜种的设施养殖标准和技术模式,加快畜牧设施养殖向高效集约型升级。

——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以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配套完善精准饲喂、自动饮水、电子识别、状态监测、疫病防控等设备及控制系统,实现高效节约养殖。持续完善智能环境控制设备,实现圈舍环境自动调节。加快推广应用节水清粪、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粪肥还田等设施装备,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探索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探索建设立体多层养殖圈舍。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多层楼房养猪,推广配备全流程高效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基础母猪到出栏育肥猪全过程封闭式饲养。力争建成年设计出栏量2万头的多层立体规模化生猪养殖场2个以上。推广叠层笼养。建设封闭式蛋鸡、肉鸡圈舍,实现蛋鸡、肉鸡高效产出。按照商品蛋禽存栏10万只以上、商品肉禽年出栏5万只以上规模标准,新建或改扩建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20个。

——加快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建设。提升育种推广能力。支持云上黑山羊、云岭牛核心场改造提升。配套饲草基地。加快推广青贮玉米、优质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建设规模化、专业化优质饲草料基地。发展标准化圈舍。改造升级以舍饲为主的标准化圈舍,配套自动称重分栏(群)、自动饲喂、通风保温、生物安全防护等设施。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就近转化利用。按照存栏300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标准,新建或改扩建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10个。按照存栏5000只以上肉羊的规模标准,新建或改扩建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5个。

——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建设智慧养殖牧场。配备数字化设施设备,推进物联化设备改造,实现牛舍环境智能调节、奶牛健康监测、疫病防控、进食数据分析和成本精准管理。完善自动粪污处理设施。完善自动清粪、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粪肥还田、污水处理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升级智能挤奶系统。进行奶厅、挤奶、储运等设施设备物联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配置自动挤奶、自动计量、质量在线检测、快速冷却等设施设备,实现挤奶数据自动收集与分析。强化优质牧草供给。推广高效饲喂技术和粗饲料就地就近供应典型模式,加快推进饲草料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供给商品化。按照存栏5000头的大型奶牛养殖场为标准,新建或改扩建奶牛智慧牧场10个,强化奶业生产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发展生态健康现代设施渔业

优化设施渔业生产力布局,有序推进集约化、高密度、精细化设施渔业发展。

——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开展传统养殖池塘改造,配备精准投喂系统、智能化增氧系统、水质监控系统、疫苗自动注射机、自动施药机、起捕采收设备等,建设5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10个。

——推进工厂化养殖设施建设。提升工厂化繁育和养殖车间等基础设施水平,集成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水处理设备,搭建物联网系统,推动工厂化养殖智能化水平提升,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圆池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推进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漂浮式“跑道养鱼”养殖,建设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10个,工厂化养殖水体10万立方米,设施渔业养殖水体20万立方米。

——推进生态化处理。推进池塘养殖多功能智能化设备推广应用和池塘生态养殖装备技术及管控系统集成应用。在传统养殖池塘实施尾水净化工程,促进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以各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为养殖区、限养区的电站库区、灌溉水库等为重点(长江流域除外),对合法老旧网箱进行生态化改造,稳慎推进生态环保网箱养殖,配备粪污残饵收集设备,集中收集粪污和残饵,开展水环境监测,防止水质污染。

(四)发展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业设施

强化产业链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完善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建成以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为支撑的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与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销地集配中心等形成有效衔接、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建设提升产地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加快补齐产地预冷、清洗加工、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设施短板,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建成以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为支撑的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以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生产大县为重点,建设1000个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新增库容55万立方米左右,配套高效预冷、智能冷藏、稳定贮藏设施设备,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健全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分类分级建设具有仓储保鲜、初加工、冷链配送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园区冷链物流中心,融合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生鲜电商等渠道网络,打造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在产地重要流通节点布局建设40个具有仓储保鲜、初加工、冷链配送等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提升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和集配能力。

——建设提升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以水稻、玉米、小麦为重点,按烘干点服务面积不低于100亩、烘干中心服务面积不低于1000亩的服务规模,科学合理确定粮食烘干中心(点)建设布局和规模,形成以烘干中心为支撑、烘干点为补充的粮食产后减损绿色烘干体系。

(五)打造发展标杆示范

聚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应用典型引路法,打造一批设施化建设的标杆示范。

——大力发展九湖流域设施农业。按照总量不增、质量提升总体要求,率先在九大高原湖泊推进农业设施提升工程,建立惠农带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探索政策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广大农户参与的有效模式,实现产业发展、湖泊治理、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全力拓展设施农业发展空间。以水利设施改善和地力条件提升为突破,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持续探索设施农业上山的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展特色经作发展空间。鼓励整县整乡整村推进设施化建设,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

——持续完善技术集成运用。以设施基质栽培和规模化养殖为重点,鼓励“市场+科研”联合攻关,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实时动态智能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在设施生产管理信息的运用,实现种植(养殖)、管理、品控等技术创新融合发展。

三、政策支持

(一)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省级出台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各地统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重点扶持。

(二)强化金融创新支持。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新产品,支持设施化发展。探索“政、银、保、担、企”有机协作模式,强化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放联动,合理提升融资效能。支持开展设施农业融资租赁等模式试点。

(三)有效落实用地保障。全省各县(市、区)要盘清可用于设施农业发展用地存量,明确可以用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土地范围,做好设施农业规划,加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有效保障各类主体发展设施农业土地,做好设施农业项目的跟踪服务指导。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设施农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重要任务,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各州(市)和县(市、区)要建立相应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推动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督促指导。组织重点产业工作组和专家组,强化设施农业建设的跟踪、督导、服务。对关键技术、重要环节、难点问题,加强研讨会商,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落到实处。

(三)做好宣传引导。广泛总结宣传各地设施农业建设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发掘一批先进、高效、适用的典型案例,推动各地互学互鉴,引领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相关解读:加快推动我省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解读《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