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从小事入手,采取以“小”见“大”的举措走好群众路线,推动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问出一个“词”,说出一串“话”。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镇曼吕村,纳板河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生物资源利用调查时,只要随口说出一种植物名,周围的村民便能滔滔不绝地围绕植物的当地叫法、开花时间、可食用部分、药用情况等说出一串话,甚至还主动延展到其他植物身上。从不善言辞到侃侃而谈甚至意犹未尽,保护区内村民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从抵触到接受直至信任,这背后离不开纳板河管理局长期如一日的坚持。
以小切口带大突破。日常开展工作时以群众熟悉和感兴趣的小话题为切入口,如“家里有几亩茶树”“今年胶价怎么样”等引出关乎群众衣食住行的大事。药食同源的植物、茁壮成长的果树、起起伏伏的茶价等小事既关乎群众的衣食住行,也关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振兴。从小事和细微处入手,打开群众心门、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这样才能找到工作的突破口,从而做好调查研究,然后于大中显情怀与担当。
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在开展入户走访、社区监测、防火宣传等工作时,善于借用身边人和身边事,说身边人身边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如宣传森林防火时给村民讲保护区内发生的典型案例,起到警醒作用。以发生在周边的正反小故事、新故事、老故事来吸引群众注意力和兴趣,将大道理、方针政策与小故事结合起来,用小故事包装大道理,用小故事承载大政策,发挥好小故事通俗易懂的优点,在故事中感悟道理、解读各项政策。
以小院坝搭大舞台。以院坝会聚集广大群众,把“院坝+党课”“院坝+普法”“院坝+服务”“院坝+协商”等运用到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在“小院坝”里搭起“大舞台”,唱响社区共建共管的“众角戏”,跳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芦笙舞”,扬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杆旗”,筑起森林防火的“安全墙”,发出乡村振兴的“好声音”……用“院坝+”模式传递党的好声音,共谈发展难题,共话绿水青山,共叙民族情谊,共谋乡村振兴。
以小活动聚大合力。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森林防火等主题,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到保护区内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教育、森林防火进小学、傣医药种植回归、民族团结一家亲、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拉祜族芦笙舞吹唱、服装缝制等活动。并充分发挥管理局各项职能职责,密切配合其他单位,积极融入广大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区发展建设中来,让小活动凝聚发展的合力。
以小举动暖众民心。给困难群众送锅和衣物、为保护区33个村寨村民义务理发、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赠送珍稀苗木、美化村寨环境、开展各项技术培训……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切入点,站在群众角度思考,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尖尖”上,用小举措托起了服务群众的“大民生”、温暖了保护区群众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