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你关心的,“在线访谈”为你解答。大家好!欢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为大家介绍我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有关政策措施以及推进情况。
王副主任,您好!欢迎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王建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共同交流。
主持人:今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全省加力提效落实政策措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三年行动重点任务的总体推进情况。
王建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发展,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围绕三年行动明确的7大重点行动,牵头制定了2023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明确了97项具体工作并统筹推进。省政府召开全省开发区现场会强力推进。刘非常务副省长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开发区调度协调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召开2次专题会议、13次调度会、11次现场调研办公会,帮助开发区协调解决了66个困难问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7大重点行动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各州(市)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全省89个开发区均成立了党工委,“组团式”选派38名干部进入重点园区挂职服务。二是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出台全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指导目录,委托、下放74项行政审批权限;加快理顺开发区权责关系,39个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完成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三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今年1—9月,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安排省预算内基建投资8.75亿元、新增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58亿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五是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7个高新区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占全省的45.9%。六是开放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推动开放型园区联动支撑磨憨、河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昆明、玉溪、楚雄3个高新区与张江高新区达成结对共建意向,磨憨—磨丁合作区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深入推进。七是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实施开发区土地出让和利用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工作。成立金融服务园区发展专班,支持重点开发区和滇中新区企业融资。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
主持人: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在三年行动的推动引领下,我省园区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王建新:今年以来,园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1—9月,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17%,工业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40%,1—9月,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高于全省34.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2.3%、高于全省6.8个百分点。重点开发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着力打造的国家级和7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占全省开发区的比重达50%左右。1—9月,重点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1%、21.2%、27.7%。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数据,让我们更加了解三年行动是怎么落实的。三年行动还有很多重点领域的工作,比如我省在推动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样的成绩?
王建新: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着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加快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围绕开发区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功能定位,制定印发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建立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引导和推动制造业向园区集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二是强化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制定了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专项三年行动,明确重点布局园区、重点发展环节,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三是聚焦打造千亿级省级重点开发区,“一园一策”制定支持政策,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主线任务,持续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目前,安宁产业园区化工、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新能源电池产业集中度从去年不足1%提高至10%;禄丰产业园区硅光伏、绿色钛初具规模,硅光伏产业集中度达到66%;砚山产业园区绿色铝产业链加快延伸,绿色铝产业集中度达到88%。开发区吸引制造业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全省引入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超过80个,山东魏桥、隆基绿能、德方纳米、江苏润阳、亿纬锂能、晶澳太阳能等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落地重点园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不断完善。在开发区的支撑带动下,1—9月,全省产业投资增长13.9%,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25.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7.6%,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
主持人:谢谢您的详细介绍,我们关注到沿边产业园区是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当中关键的一环,那么在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沿边产业园区具有哪些优势?
王建新:建设沿边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云南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是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重要抓手。全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开放潜力,重点打造河口、磨憨、瑞丽3个沿边产业园区增长极,同步建设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支撑区,形成“三极引领、一芯支撑”的园区分工协作、错位承接、联动发展格局,构建“3+1”规划空间布局,打造“三区带多园”发展格局。
沿边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有4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有27个对外开放口岸,中越、中老、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民用机场达15个。二是资源优势。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绿色能源可开发总量居全国第2位。三是市场优势。云南背靠国内市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有利于开展跨境合作,探索“一企两国两园”模式,助力企业拓展和深耕国外目标市场。四是政策优势。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正处于政策叠加的机遇期,有助于我省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承载力和吸引力,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在云南集聚成势,将沿边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靓丽名片。
主持人:您提到了沿边产业园区是一张靓丽名片,园区发展当中还有两张名片非常靓丽——智慧园区和零碳园区,是全省数字经济建设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这方面的发展怎么样?
王建新:从智慧园区建设看:围绕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园区,省发展改革委编制了云南省2023年智慧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智慧园区建设的要求和相关标准,服务和指导园区智慧化升级改造。目前,全省89个开发区均实现5G网络有效覆盖,智慧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其中,昆明高新区着力推动“产业大脑”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时监测园区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基于数据智能精准服务企业;安宁产业园区入选全国第四批“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努力打造云南智慧园区标杆工程;曲靖经开区积极建设“审管联动智慧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对项目实行全程动态跟踪,项目审批和监管效率不断提高。
从零碳园区建设看:目前全国尚无零碳园区统一的建设标准,云南先行先试制定了全省零碳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拟通过产业优化、能源增效、资源循环、设施共享、固碳增汇、数字管理等多种碳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实现园区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趋于平衡,探索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零碳园区。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继续推动零碳园区建设,计划2024—2025年,每年打造6个零碳园区,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零碳园区品牌。
主持人:为了加快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的推动落实,接下来还会开展哪些工作?
王建新: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履行好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动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及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开发区产业集中度。推动开发区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引导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强化省级层面统筹研究,避免开发区间主导产业同质化竞争。二是提升开发区创新能力。引导开发区以企业为主体,用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资源,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创新,打造“灯塔工厂”。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孵化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提高开发区外向度。突出重点抓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实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用好现有合作机制,支持开发区积极吸引中央企业、东部地区国企等来滇投资建厂、兴建园区,同步吸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跟进投资。四是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指导开发区合理规划发展空间,坚持分步实施、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理顺开发区和属地政府权责边界,引导具备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鼓励开发区结合实际探索创新运营模式。六是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各地各开发区突出“亲、诚、快”,推动落实重大项目“一把手”招商,将“项目落地快不快、建设投产快不快”作为服务企业和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强化政府诚信履约。七是加强开发区党的领导。推动省级有关部门、各州(市)及开发区在完善党的领导、建强组织体系、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党建引领能力。
主持人:感谢您的详细介绍,相信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我省将真正发挥园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再次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厅。
王建新:非常高兴做客“在线访谈”。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